巴西流派 — 天才為主,戰術為輔(下篇)

上篇回溯了歷史,現在是時候考慮現實,展望一下未來。明確說,就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巴西足球在國際格局中的實際現狀。正像英國雜誌「四四二」六月刊所說的,它並沒有死去。對比1970—94年之間無緣世界盃,1989年之前19年無緣美洲盃,現在還算不上「葬禮」。

但實際上,巴西在本世紀以來頭一次沒擁有足球世界的大人物。當 Messi 和 Cristiano Ronaldo 吸引所有關注時,世界盃五冠之國的「寶座」卻空缺著。Romário-Ronaldo-Rivaldo-Ronaldinho-Kaká 這一串人才鏈出現了斷裂,現在有望成為「世界級」的只有年僅19歲的 Neymar 。

在國家隊缺少強大基礎和令人放心的現役球星的情況下,山度士瑰寶以及 Paulo Henrique Ganso、Lucas Silva 和 Alexandre Pato 需要承擔巨大的責任。

Ronaldinho 在2006德國世界盃的挫折後顯得非常低落。現在他憑藉在FLAMENGO的好狀態回到了 Mano Menezes 的國家隊,但前景依然未知;Kaká 頂著嚴重糟糕的身體狀況在南非世界盃上做出巨大犧牲,現在正試圖在皇家馬德里重獲連續比賽的機會;Robinho 與好友 Diego 一樣,沒能從希望之星轉變為球星。Adriano 具有獨特風格,具備一切條件穿上偉大的九號隊服,就像從1970/80年代的 Reinaldo 到2002年的「奇跡」Ronaldo 等人那樣。然而,他在無數的人事糾紛中裹足不前。「失敗的一代」現在只能讓位於年輕一代。

對於新人們來說,從青訓營到職業隊的過渡速度越來越快,大額合約、百萬級薪水、避免被挖角的高額違約金,球員心理經常受到炙烤。部分人感受到壓力,部分人由於猛增的收入和過早的榮譽而喪失了「饑餓感」。許多本該擔當塑造者的教練員由於自身的業餘和缺乏職業規劃視野,也沒能幫到球員。還有巴西足協,永遠更關注生意而不是這項運動在這個國家的未來。

在球場上,巴西隊正處在兩難境地。Mano Menezes 把巴塞羅那和西班牙作為榜樣,希望麾下球員也能控制比賽,更加強勢,控制住皮球並掌握節奏。三年後主場作戰,一路上幾乎全會是嚴密回收的對手,因此他希望球隊學會壓上盯防。

但巴西足球流派依然以天才為主,再輔以戰術補充,依然讓盯防者為球星跑位。

問題是,在這樣的團隊協作中,天才球員也必須跑動和拼搶,雖然不用像中衛或後腰那樣。另外,防守者也得參與進攻,即便缺少創造力,因為需要把皮球快速地來回傳遞。要組建強悍緊湊的球隊,隊員就得全面。

Mano 很難貫徹他的哲學。國際隊經常從邊線壓上,卻無法佔領空間。Neymar 和 Ganso 在SANTOS踢得很自由,不需要費很大力,也無需服從戰術紀律。Pato 和 Robinho 是米蘭前場四人中的搭檔,閱讀比賽的能力更好,但不足以梳理好巴西在無球狀態下的4-2-3-1/4-3-3陣形。

難題還在於後腰文化。在得不到前腰和前鋒的幫助時,Lucas Leiva 和 Ramires 需要跑動更多,作為彌補手段。但這兩人不符合現代中場所需的傳球能力,出球始終要具有預見性。過去三十年的文化幾乎把「強硬派」後腰當作中衛,放任前腰和邊衛,如今是在為此付出代價。以前是「把任務交給有主意的人」,現在,他們每個人都來不及思考,導致不斷犯錯。結果是:比賽斷斷續續,被對手不斷反擊。


Mano Menezes 的巴西隊在美洲盃上用習慣的4-2-3-1,採取壓上防守,但進攻四人組卻很少施壓,讓後腰承載過重,盯防任務遠多過傳球。

為避免門戶大開拖累中衛,重用防守意識強的邊衛是有效之策,但也不必把他們禁錮在後場,還是需要助攻的。黃衫之隊的足球風味過去和將來都不會變。當 Maicon 在美洲盃上施展右路飛奔時,巴西就有所起色。左邊路招入 Marcelo 是一個大膽選擇,他無論盯防還是進攻都優於 André Santos ,又一個犯錯並失去位置的人。

Hernanes 也是,在面對法國時由於一個疏忽而被驅逐。他再未獲得機會顯然是因為 Mano 認為這位LAZIO前腰已經無法做回效力聖保羅期間那個合格的後腰。一旦穿上黃綠球衫後,他更多要做的是搶斷而不是組織。

受迫於成績,主教練不斷變換戰術架構。在迎戰強隊時,他需要增加一個盯人型中場。對陣阿根廷時使用了 Elias,對陣法國時使用 Hernanes,對陣荷蘭時使用 Elano 以及負於德國時使用 Fernandinho 。這樣就使得 Ganso 坐上替補席。上一個對手的「後腰」是誰呢?Bastian Schweinsteiger 和 Toni Kroos 。兩位前腰出身的人現在既能防守又能傳球和插上助攻。這兩人沒有疲於奔命全得益於 Muller、Gotze、 Podolski 甚至 Mario Gomez 在防守時協同合作。這值得 Mano 好好借鑒。

巴西Sub20也獲得了同樣的成功。並非依靠球員的全能,而是仰仗於 Ney Franco 的勇敢嘗試。他為了彌補防守問題,把後腰 Casemiro 固定在中衛上或讓他更靠近 Fernando ,這樣就解放了其他隊員。在後半時,他做出大膽的戰術調整:Negueba 和 Dudu 分居兩側,Henrique 處在鋒線當中。在四分之一決賽上,用不間斷且銳利的進攻對抗西班牙人的傳切。那場比賽體力比拼多過頭腦運用,最後納入了山度士隊員 Danilo 的節奏:不停地跑動,不停地射門。


Ney Franco 的巴西Sub20在後半時使用罕見的3-4-3陣形:Casemiro 做中衛,Danilo 到中場,還有不知疲倦的進攻三人組,對抗強健且技術精良的西班牙(Mauro Beting 坦然承認這點)。

在決賽上,Oscar 的天才發揮掩蓋了 Philippe Coutinho 的膽怯表現,巴西得以壓倒葡萄牙。提早獲得的職業經歷幫助隊員們在延長期很好地控制住情緒。但很明顯,巴西還在繼續發掘新人,能以自己的方式取得勝利。

Mano Menezes 有好的選擇,但需要儘早明確。他也許可以調整巴西流派,嘗試用三後腰來彌補天才球員們所缺乏的鬥志。這三後腰也可以是更為自由的風格,比如,Arouca、Hernanes 和 Anderson 。又或者,他可以充分冒險,把四個進攻隊員全部派到前場,同時啟用技術型的邊衛和後腰,退守時協同合作,一定程度地參與進攻。儘管缺少控制力,這種稍顯「瘋狂」的打法有可能大大地幫助主教練以世界足球史上最具壓迫力的方式在主場奪冠。1934年在獨裁者 Benito Mussolini 注視下,Vittorio Pozzo 帶領義大利做到過。1966年迎來捧杯良機的 Alf Ramsey 也率英格蘭做到過。現在要做的,是盡力避免又一起「馬拉卡納事件」。

沒理由把未來看作世界末日。更換主教練只會讓我們更落後於荷蘭、西班牙和德國。他們穩健前行並領跑FIFA排名榜,再加上英格蘭和烏拉圭,讓巴西前所未有地站在不起眼的第六位上。

奪回權杖並重登頂峰的時刻並不是現在,而是那個確定的日子:2014年07月13日,在那座歡樂的,充滿節日氛圍的馬拉卡納球場裏。這是可能的。會是嗎?

發表留言

秘密留言

No title

文章太精彩了,转载到社区去咯,谢谢新闻官。

No title

好文! 希望有更多同好看見這樣的文章

回: raxephonzero

感謝鼓勵
圖片消息 NOTÍCIAS EM FOTOS
  • 2021 二月
  • 2021 一月
  • 2020 十二月
  • 2020 十一月


媒體直播 FUTEBOL NA RÁDIO


分類 CATEGORIAS


連結 LINKS


標籤 TAGS


新留言 COMENTÁRIOS